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爱尔兰政府文化合作协定

时间:2024-06-17 03:51:53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61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爱尔兰政府文化合作协定

中国政府 爱尔兰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爱尔兰政府文化合作协定


(签订日期1985年5月16日 生效日期1985年12月2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爱尔兰政府,为进一步加强两国间的友好关系和在教育、科学和文化领域内的合作,以促进相互间的了解,决定缔结本协定,条文如下:

  第一条 缔约双方将鼓励在教育和科学领域的组织和机构间的合作,尤其应在互惠的基础上尽可能支持:
  一、大学、其它学术和高等教育机构间的合作以及大学教师间的互访;
  二、科学协会间的合作以及科学家和其它专家间的互访;
  三、为留学生和进修人员提供奖学金;
  四、互换两国有关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进展情况的资料和文献;
  五、互派教师到对方高等院校任教和讲授本国的语言、文学和文化。具体项目由双方通过外交途径商定。

  第二条 缔约双方将为文化和艺术方面的合作和交流提供方便。双方将特别鼓励:
  一、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包括公共美术馆间的接触和合作;
  二、作家、作曲家、美术家和戏剧家等文化和艺术界人士,以及与从事创作和表演艺术有关的人员进行互访;
  三、为使各自国家的文化在对方国家得到更好的了解,相互举办包括展览以及音乐、戏剧和舞蹈演出在内的艺术活动。

  第三条 缔约双方将鼓励相互交换书籍、杂志、报纸、电影片、录音节目和其它文化、艺术或教育方面的视听材料。

  第四条 缔约双方将鼓励两国的新闻、广播和电视机构间的合作,并为之提供方便。

  第五条 缔约双方将努力促进两国青年及其组织和机构间的合作和交往。

  第六条 缔约双方将鼓励并努力促进两国体育交流和体育组织间的合作。具体交流项目由两国体育组织另行商定。

  第七条 有关实施本协定的财务和行政安排,将由两国的代表根据不同情况,商定适当的方式,分别加以解决。

  第八条 本协定自缔约双方履行各自必要的法律程序后,以照会形式相互通知,并自最后通知一方照会发出之日起生效。

  第九条 本协定有效期为五年。如缔约任何一方在期满六个月前未书面通知另一方要求终止本协定,则本协定将自动延长五年,并依此法顺延。
  本协定延长期间,缔约任何一方可随时终止本协定。本协定自终止通知发出之日起六个月后失效。
  本协定由双方全权代表签字盖章以昭信守。
  本协定于一九八五年五月十六日在都柏林签订,共两份,每份都用中文和英文写成,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注:本协定于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          爱尔兰政府代表
     朱 穆 之              彼得·巴里
     (签字)               (签字)

机械工业内部审计工作实施办法

机械部


机械工业内部审计工作实施办法
1995年11月29日,机械工业部

第一条 为加强机械、汽车工业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适应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促进机械、汽车工业振兴目标的实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区)、市机械、汽车工业管理部门,机械、汽车企业集团,国有机械、汽车工业的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控股的合资经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上述单位,应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审计法》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制度,以加强对财务会计与经济活动的控制与监督,遵守财经法规,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和本单位合法权益,促进廉政建设,改善经营管理,提供经济效益。
第四条 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下,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本部门、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财务 收支及经济效益的合法性、合规性、真实性、合理性及有效性进行内部审计监督、评价和鉴证,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对本单位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为实现本单位经营目标,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第五条 审计署驻机械工业部审计局负责领导直属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负责指导、监督本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省(区)市机械、汽车工业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负责领导所属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指导和监督本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各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负责本单位并领导所属单位内部审计工作。
第六条 下列单位应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一)省(区)、市机械、汽车工业管理部门;
(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
(三)企业集团;
(四)国有大中型企业;
(五)国有资产在三千万元以上或分支机构在10 个以上的其他国有企业;
(六)年财务收支金额在五千万元以上或有10 个以上所属单位的事业单位;
(七)国有资产控股或占主导地位的大中型合资经营企业,股份制企业;
(八)其他需要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
上述单位可根据需要设立总审计师。
因财务收支金额较小,所属单位不多,审计业务较少而未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应明确负责内部审计工作的部门,设置专职内部审计人员。
第七条 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合资企业、股份制企业或其它企业,可根据需要建立审计委员会,审定年度审计计划,决定重大审计事项,督促审计工作开展。
第八条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的任免,应事前征求上级审计部门的意见。
审计机构应配备素质较好,具备审计业务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内审人员,并应有一定数量的具有中级和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
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考评和聘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根据审计业务工作的需要,企事业单位可聘任正、副处级、正、副科级审计员。评聘条件应与担任同级行政人员条件基本相同。
第十条 各机械、汽车主管部门、公司、企事业单位内审机构审计范围:
(一)本单位有关业务管理部门、财务公司和生产经营单位;
(二)本单位所属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全资子公司、三产企业;
(三)本单位及全资子公司投资、参股的合资、联营企业;
(四)本单位派驻境外机构;
(五)其它需要审计的单位。
第十一条 内审机构对审计范围内的下列事项进行审计监督:
(一)财务计划、预算、决算;
(二)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
(三)建设项目的预算和决算;
(四)内部控制制度;
(五)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和增值;
(六)资产、负债和损益;
(七)经济合同;
(八)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九)国家财经纪律执行情况;
(十)其他审计事项。
各单位对审计任务的安排,应紧密结合实际,突出重点,保证质量,注重实效,对审计结果实事求是地作出审计决定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十二条 单位内部审计分别推行以下审计形式:
(一)对年、季度财务决算实行审签制度;
(二)对主要负责人实行任期或定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三)对重大的或带倾向性的经济活动进行专项审计调查;
(四)对基建、技改工程预、决算进行必审或重点审计制度;
(五)对科研、生产、技术和设备改进、科技成果推广中的财务收支及经济效益进行重点审计;
(六)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点环节实行跟踪审计或定期审计。
第十三条 内部审计工作成果,经测评后,可以作为审计机关、社会审计组织等工作的参考依据。
第十四条 为保障内部审计工作正常、有效地进行,国家赋予内审机构的权限应得到保证。单位在管理权限内,授予内审机构必要的经济处理、处罚权限。
单位负责人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按《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本办法要求组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第十五条 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程序是:
(一)根据上级部署和本部门、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拟定审计项目计划,报经本部门、本单位领导人批准后实施。
(二)实施审计前,应当通知被审计单位。
(三)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向有关单位和人员提出改进意见。审计结束,提出审计报告,并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报送本单位领导人审批。经批准的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送达被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必须执行审计决定。
(四)对主要项目进行后续审计,检查采纳审计意见和执行审计决定的情况。
(五)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如有异议,可以向内部审计机构所在单位负责人提出,该负责人应当及时处理。
第十六条 内审机构要加强内审管理:
(一)按期编制审计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建立并严格实行审计责任制;
(三)对办理的审计事项建立审计档案,按照规定管理;
(四)按有关规定,及时向上报送内审统计报表,反映审计信息。
第十七条 在进行内审工作中,被审计单位或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主管单位在职权内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行政处分、经济处罚或其他处理:
(一)拒绝提供有关文件、凭证、帐表和其他应依法提供的资料;
(二)阻挠审计人员行使职权,抗拒、破坏监督检查的;
(三)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的;
(四)拒不执行审计决定的;
(五)打击报复审计人员或举报人的;
(六)其他不符合《审计法》行为的。
第十八条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依法审计,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保守秘密;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违反的要按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第十九条 内部审计机构要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学习国家财经法规和审计业务,进行年度工作总结,组织交流内部审计工作经验,表彰先进。
第二十条 各单位应根据本实施办法,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内审工作制度。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黑龙江省行政监察工作暂行规定

黑龙江省监察厅


黑龙江省行政监察工作暂行规定
黑龙江省监察厅



第一条 为加强行政监察工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省各级行政监察机关是各级人民政府负责行政监察工作的专门机构,在各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监察机关的双重领导下开展工作。
行政监察机关依照法律。法规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
第三条 本省各级行政监察机关的监察对象是:
(一)本级人民政府各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
(二)下一级人民政府(包括行政公署)主要负责人;
(三)本级人民政府所属企业、事业单位中由国家行政机关认定的干部。
(四)上级行政监察机关和本级人民政府认为需要监察的对象。
第四条 本省各级行政监察机关的主要任务是:
负责对监察对象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情况,以及对违反政纪的行为进行监察,以严肃政纪,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五条 本省各级行政监察机关的职责是:
(一)监督监察对象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遵守政纪的情况;
(二)检查处理监察对象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政纪的行为;
(三)受理群众对监察对象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政纪行为的检举、控告;
(四)按处分权限规定审议、决定监察对象的行政纪律处分事项;
(五)受理监察对象不服行政纪律处分的申诉;
(六)对监察对象进行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等宣传教育工作;
(七)根据法律和法规,制定、发布有关行政监察工作的指令和规章;
(八)办理上级机关交办或其他机关移送的案件;
(九)上级行政监察机关认为必要,可以审理、纠正下级行政监察机关管辖的案件;
(十)对下级行政监察机关工作实行检查指导。
第六条 各级行政监察机关有下列权力:
(一)要求监察对象介绍贯彻执行本级人民政府决议、命令、指示,以及遵守政纪的情况,并可派人参加有关的会议;
(二)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阅有关的决议、命令、文件,索取有关的凭证、资料;
(三)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就案件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作出说明或提供证据;对知情不举和拒不提供证据的,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四)发现监察对象的行为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国家和集体利益的,有权按规定程序制止其行为的实施,并对其与案件有关的实物、现金或银行存款等进行查核,必要时应暂予扣留、冻结、查封;
(五)对阻挠行政监察机关进行工作的人员,应给予批评教育,并视其情节轻重给予必要的行政处分。
第七条 各级行政监察机关根据对监察对象进行检查和调查的结果,可以作出如下决定或建议:
(一)向有关部门或单位提出改进工作和任用干部的建议;
(二)对经调查证实有违纪行为的监察对象,作出结论后,应建议或决定给予相应的行政纪律处分;对涉及经济问题的,可同时给予经济处罚;对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三)对不执行国务院、省政府的决定、命令、指示的监察对象,应向其发出监察建议书,并通知其主管部门督促其改正;
(四)对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模范遵守行政纪律,并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建议有关机关给予奖励。
第八条 各级行政监察机关应对监察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模范遵纪守法,并坚持原则,忠于职守,秉公办案,不徇私情,不谋私利。对监察人员违反工作纪律的,要给予严肃处理。
第九条 各级行政监察机关在工作中应注意与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和其他行政、经济监督机关的工作协作;必要时,可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工商、审计、财政、税务、海关、商检、公安、司法等部门共同工作,并可聘请有关单位和人员协助工作。
第十条 行政监察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向被监察单位派驻机构或监察员。具体办法另行规定。
第十一条 各级行政机关对所受理的案件,一般应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结案,到期不能结案的应及时通知控告、申诉人;属于上级交办的案件,应向交办部门作出报告。
第十二条 监察对象对行政监察机关所作结论和决定不服的,应在收到结论或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结论或决定的机关申请复议或向上一级行政监察机关申请复核。
行政监察机关应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复议、复核决定。复核复议结论下达后即行生效。在复议、复核结论下达之前,原结论或决定暂缓执行。
第十三条 各级行政机关及其领导干部,应支持行政监察机关的工作,主动接受检查和监督,提供有关文件、资料,不得故意阻挠或妨害其工作。对行政监察机关的建议,应及时研究,采取措施,并报告落实情况。
第十四条 本规定与国家有关规定相抵触时,执行国家规定。
第十五条 本规定由黑龙江省监察厅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88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