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印发《杭州市农民素质培训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时间:2024-06-26 12:48:06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322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杭州市农民素质培训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杭州市农民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 杭州市财政局


关于印发《杭州市农民素质培训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杭农培办[2005]4号


各区、县(市)农民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农办(农业局)、财政局;市级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市委办发〔2004〕56号)文件精神,加强和规范我市农民素质培训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监督,根据《浙江省“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浙财农字〔2004〕201号)文件精神和我市农民素质培训工作实际,我们对《杭州市农民素质培训工程扶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进行了完善。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原制定的《杭州市农民素质培训工程扶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杭农培办〔2004〕1号、杭财农〔2004〕644号)废止。

杭州市农民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
杭州市财政局
2005年5月27日

杭州市农民素质培训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以下简称培训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市委办发〔2004〕56号)和《浙江省“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浙财农字〔2004〕201号)的精神,结合一年来的农民素质培训工作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培训补助资金是各级政府为提高农民运用先进适用农业技能的能力,提高被征地农民、已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技能和整体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设立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农民素质培训资金的筹资渠道主要是各级政府、企业和各用工单位、培训机构和个人。各区、县(市)财政部门均应根据当地农民素质培训实际,设立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专项资金。市级专项扶助经费由办公室提出使用方案,经领导小组审定后实施,专项经费全部直接用于农民素质培训。
第四条 市级专项扶助经费分以奖代补和市级培训补助两种形式,以奖代补主要用于各区、县(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属于“49100”工程重点帮扶乡镇内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给予适当倾斜;市级培训补助一部分用于市本级二三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培训补助,另一部分用于全市农业适用技术和绿色证书教材编印的补助。
第五条 以奖代补经费由办公室和市财政局根据年度培训指标先按补助标准的50%预拔,在年底考核后再下拔其余扶助经费。
第六条 市级培训补助方案由负责培训的业务主管部门制定,并经市农民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财政审核后实施。
第七条 各级财政要安排专项经费扶助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区、县(市)财政扶助资金与市级以奖代补资金统筹使用。培训补助资金以培训券形式直接补贴给受培训的农民,也可以通过降低收费标准的方式补贴给定点培训基地。
第八条 采取培训券补助方式,由区(县、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办公室或委托乡镇政府直接将培训券发给受培训农民,受培训农民以培训券抵交培训学费。定点培训基地凭培训券、收费凭证和受培训农民考核合格证书、身份证复印件等有关证明材料,经区(县、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办公室审核签署意见后,到当地财政部门申拨补助资金。培训券要实行实名制,不得转让使用,不得变相收购。
第九条 采取降低收费标准补助方式,由定点培训基地凭项目合同书、经验收合格的受训人员名单与身份证复印件、收费凭证等有关材料,经区(县、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办公室审核确认后,到当地财政部门申请补助资金。
第十条 培训补助资金不得用于定点培训基地的基本建设和技能资格鉴定开支,不得用于有关管理部门的工作经费开支。培训项目工作经费由各级财政另行给予适当安排。
第十一条 受培训农民领取培训券时,要登记身份证号和联系电话,并签名(或按手印)。
第十二条 区(县、市)农民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设立举报电话,对发现的违规违纪行为要及时严肃查处。对骗取、套取、挪用、贪污培训补助资金的行为,要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十三条 根据《杭州市农民素质培训工程考评办法》,对全市年终考评分数在前八名的区、县(市)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市农民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关于印发《中国青年创业行动工作目标考核标准》的通知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


中青办发[2004]19号


关于印发《中国青年创业行动工作目标考核标准》的通知



共青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各重点联系城市团委:

  深入实施中国青年创业行动,切实服务青年的就业和再就业需求,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共青团工作的重中之重。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国青年创业行动现场推进会和团中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日前下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中国青年创业行动、促进青年就业工作的意见》,对各级团组织每年的目标任务、工作内容作了明确的要求。为强化各级团组织的目标责任意识,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狠抓落实精神,进一步推进中国青年创业行动,团中央决定以《中国青年创业行动工作目标考核标准》(见附件)为依据,对各省级团委和重点联系城市团委进行目标考核。考核工作采取自我考核与组织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按自然年度进行。团中央将把考核结果作为对各级团组织评价表彰的重要依据,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同级党委通报。

  现将《中国青年创业行动工作目标考核标准》印发给你们,请各省级团委和重点联系城市团委将自我考核情况于每年12月20日前报团中央青工部。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
                 二○○四年五月三十一日





广东省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办法

广东省人民政府


广东省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办法

第 63 号
  《广东省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办法》已经2000年12月13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第九届5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1年2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二○○一年一月十五日




第一条 为加强对组织机构代码工作的管理,建立和健全组织机构代码制度,确保组织机构代码信息的准确、可靠,完善社会监督管理体系,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组织机构代码(以下简称代码),是指依据国家标准编制、赋予组织机构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的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标识。
代码证是代码标识的法定凭证,集成电路卡(简称"IC卡”)作为代码载体与代码证具有同等效力。
第三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组织机构办理、应用和管理代码,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代码工作的主管部门(简称代码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代码管理工作。
第五条 税务、工商、人事、民政、计划、统计、金融、保险、劳动保障、财政、经贸、公安、海关等部门在各自业务管理活动中,应当使用代码。
第六条 下列组织机构应当申请代码登记,领取代码证:
(一)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成立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
(二)经企业登记主管部门登记的经营单位;
(三)经民间组织登记管理部门登记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四)经有关部门核准登记的中央和外省市驻粤机构;
(五)经外事部门或其他主管部门核准登记的国外或境外非政府组织驻粤机构;
(六)其他依法经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组织机构。
第七条 组织机构应当自批准成立或核准登记成立之日起30日内,持相关批准文件或登记证书,向批准成立或核准登记的同级代码主管部门申领代码证。代码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组织机构的申请之日起10日内,对其提交的批准文件或核准登记证书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进行审核,
符合条件的应核准登记、发给代码证;不符合条件的,退回申请并告知理由。
本办法施行之前已经成立但未申领代码证的组织机构,应在本办法施行之日起60日内办理。
第八条 组织机构应凭代码证办理下列事项:
(一)工商企业年度检验、变更登记;
(二)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检验、变更登记;
(三)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年度检验、变更登记;
(四)税务登记、换证、验证、年检、变更;
(五)社会保险登记、换证、验证、年检、变更;
(六)开设、变更、注销银行帐户,申办外汇业务和国内贷款业务;
(七)企业标准备案,商品条码注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工程设备监理,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锅炉压力容器设计、制造、安装、检验、使用许可证,产品质量认证与体系认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纤维检验;
(八)车辆征收税费、申领车辆牌证,车辆年检;
(九)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年检、变更、注销,国有资产统计,资产评估;
(十)商标注册、广告业务审查;
(十一)进出口报关;
(十二)其他事项。
代码应用部门在办理以上业务时,应检查代码证的有效性,对持失效代码证的组织机构,拒绝办理相关业务。
第九条 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使用代码制作电子身份证件的,应当向代码主管部门申请制作。
第十条 组织机构的名称、地址、机构类型等内容发生变更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部门批准或核准变更的文件及原代码证,到当地代码主管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一条 依法终止的组织机构,应当自终止之日起30日内向原发证部门提供注销资料、办理注销手续,并将代码证交回原发证部门。代码主管部门对终止的组织机构应当及时注销其代码。被注销的代码,不得再赋予其他组织机构。
第十二条 组织机构遗失或损毁代码证的,应向原发证部门申请补发。遗失代码证的应在报刊上刊登遗失声明。
第十三条 代码证自发放之日起4年内有效。组织机构的身份资格证明文件有效期不足4年的,代码证的有效期以资格证明文件的有效期为准。组织机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30日内,持代码证及有关资料向原发证部门办理换证手续。
第十四条 代码证实行年检制度。组织机构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持代码证及有关资料向原发证部门申请年度检验。
代码主管部门应对代码有效性进行审查,确认有效的,应在代码证上加盖年检印鉴。
第十五条 代码证的申领、变更、补发、换证等应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收费标准交纳费用。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盗用代码证或使用失效的代码证。
第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不在规定期限内申领、变更、注销、换证、年检的,由代码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盗用代码证或使用失效的代码证的,其代码证无效,代码主管部门可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九条 代码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当事人对代码主管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1年2月1日起施行。



2001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