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对于成熟高效的废钢进口利用,政府应“削权变服务”/彭琰

时间:2024-06-26 19:10:10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131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从二战后开始至今,各国政府对废钢铁的再利用都非常重视,已经成为非常成熟而高效的循环利用的重要成果,因为这在经济上是很划算的。

中国很多官员往往陷入了无法自拔的怪圈误区,认为:其重要职责就是监督,别出大麻烦,而在经济上是否划算?是否有效益?是否造成社会负担等等这些问题不是他们所考虑的。而他们的行政行为恰恰是给社会造成负担的根源。对于废钢进口领域的监管,政府部门一方面采取违背法律原则的不科学合理的监管程序和措施,同时又陷入了形式主义的简单化管理怪圈之中。另一方面,国内回收体系的落后、初级和混乱,造成回收企业成本的巨大浪费而致使回收率低,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

废钢铁既是炼钢的重要原料又是冶炼冷却剂,由于硫、磷等有害元素含量很低,这就大大缩短了冶炼的时间。

一吨废钢铁用于炼钢的经济价值核算公式为:

节省:3吨铁矿石(少采矿石15吨)+ 0.68吨焦炭 + 0.3吨石灰石+降低能耗80% + 减少废水70% + 减少运输30—40吨。

因而,“多吃废钢,少吃铁矿石”就成为钢铁企业的必由之路。钢铁产业绿色转型和升级的重要条件要素就是废钢铁最高程度的再利用。

我国对于废钢利用的现状是:废钢资源量少,废钢质量低,回收成本高而造成废钢利用率低的不良状况。我国钢铁产业的转型升级更重要的是要依赖废钢铁最大比例的再利用。因而,更大程度地充分利用优质的进口废钢铁是产业转型的重要战略。



1、废钢资源少的原因

废钢资源少的背景是政府对废钢铁进口的不合理控制限制与高成本的监管。2010年起,我国进口废钢铁同比下降了63%,对于本来国际市场价格就飙升的废钢贸易而言,我国政府的三道苛厉门槛的行政许可和离岸到岸的重复收费检验,就如一道道鬼门关,对废钢贸易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外国供货贸易商而言,无法忍受和承受而放弃与中国的贸易机会。而在与国家质检部门官员的对话中,他们对这一现象却被视为“政绩”,认为:没有承受能力的中小外国企业就别做对中国的生意,只有世界500强才欢迎合作。

这种怪诞的思维观点和行为不仅属于国际惯例和商业规则最最忌讳的“市场垄断”范畴,从而严重违反了《反垄断法》,同时更违反了交易自愿和权利均等的公平公正原则,而这些都是各国法律共同的基本原则。执政的官员们在本来就不懂法律的基础上,还故意逆法而行。可见,习总书记的“宪法梦”应该视为是18大以后全国人民第一个做的美梦,而公务员们理应将做这梦视为第一要务,即使在没有酒没有美女陪伴的情况下,也要做这个梦!

2、废钢质量坏的原因

进口废钢的质量高于和好于国内收购的质量,美国废钢标准的1号、2号重型废钢是钢铁冶炼企业最喜欢的,这些重型钢的质量和数量都高于国内,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的重型废钢最被看好。民用和基本建设业的废钢包括汽车外壳、钢结构等,一般外国供货商都做了切割和粉碎处理后才出口的。

显然,进口废钢铁与进口食品药品是完全的两码事,不能以同样的门槛设置、规模条件要求和监督检查作为政府的行政工作。进口废旧原材料是我们循环经济中的重要一环,政府的审批监督职能完全应该转到服务的职能上来。在这一领域的政府工作应转变为事前备案,市场自律管理的模式,这才符合国务院“政府职能转变到服务”的战略要求。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发布《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发布《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通知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促进合成氨工业生产工艺和水污染治理技术进步,促进合成氨工业产业结构调整,防治水污染,现批准《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为强制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标准编号、名称如下:
GWPB4-1999 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标准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自2000年3月1日起实施,GB1313458同时废止。



关于授予外国人“上海市荣誉市民”称号的办法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


关于授予外国人“上海市荣誉市民”称号的办法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


(1997年1月15日上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


为了鼓励和表彰对本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促进本市与外国城市的友好关系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对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外国人,可以授予“上海市荣誉市民”称号:
(一)在推进与本市的友好交流合作中,或者在建立和发展与本市友好城市的关系中作出突出贡献的;
(二)在为本市制订城乡发展规划和重大技术政策,环境和资源保护,引进外资、技术和智力,培训管理人员等方面提出重要建议,被采纳后产生了重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
(三)在发展文化、教育、卫生、社会公益事业和重要的科学研究、生产建设、技术改造项目中,积极向本市提出重要咨询意见,成绩卓著的。
二、授予外国人“上海市荣誉市民”称号,由区县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以及其他市级机关工作机构申报,经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审核并报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后,由市人民政府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决定。
三、上海市荣誉市民证书上印有“为表彰×××对上海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提议,经上海市第×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次会议决定,特授予上海市荣誉市民称号”的字样。证书由市长签署。
四、颁发证书仪式由市人民政府举行。
五、本办法自1997年1月15日起施行。实施中的具体工作,由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负责。



1997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