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必须置违章的特权车于“人人喊打”的境地/杨涛

时间:2024-07-06 13:24:33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171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必须置违章的特权车于“人人喊打”的境地

         杨涛


今后北京将对各级党政机关、执法部门和驻京部队车辆的违章行为实行抄告制度。昨天上午,为期三年半的首都“迎奥运共建首都交通文明”活动正式启动,机动车随意停放、行人乱穿马路、自行车闯红灯等不法行为将受到严惩。(《新京报》12月6日)
有关特权车恶意违章的报道不绝于耳,如11月18日《江南时报》就报道,海南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总队长蔡兴教告诉记者,今年3月~6月,海南省公、检、法、司机关车辆,军队车辆和省直机关琼A9字头特殊号牌车辆闯红灯、乱停放等违反交通安全法的现象比较突出,仅今年3月份琼A9字头车辆的违法行为就达6835人次,平均每天发生220多人次。其中牌号为琼A93396的特权车两年内闯红灯158次。针对此种现象,各地也经常掀起各种整治特权车违章由多个部门组成的联合行动,但总是收效甚微。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各种整治行动都是阶段性的、运动性的,而特权车所享有的特权和植根于驾驶特权车人头脑中的特权思想却是长期的,特别是许多特权车的主人或多或少能掌握、制约或影响交警的升迁、财政等各种命运,因而,一旦联合运动中支持交警的实权力量退出,交警对于这些特权车违章处理便十分棘手,显得颇为无奈。
看来,北京市将实行的对各级党政机关、执法部门和驻京部队车辆的违章行为实行抄告的制度,实际上也是这么一种尴尬处境的反映。试想,如果一名普通百姓交通违章了,该按交通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就行了,根本就用不着抄告。可是对这些特权车却要实行抄告制度,交警的目的恐怕是要借助特权车的单位来帮助他们加强对特权车的管理,此种方法尽管无奈,但不失为当前现状的一种有效选择。
不过,这种抄告制度到底向谁抄告呢?报纸语焉不详,笔者无从知道。如果仅仅是向违章的特权车所在的单位一抄了事,其能取得多大的效果,笔者深表怀疑。因为,特权车违章的盛行本身就与一个单位默视乃至纵容这种耍特权的现象有关,何况许多违章的特权车本身就是单位领导的,或是车上坐着的就是单位领导,将违章的特权车抄告单位,更无异于与虎谋皮。
因而,在笔者看来,要让抄告制度发挥实效,这种抄告就绝不能简单抄告违章的特权车的单位了事。抄告要全方位的,一是要抄告违章的特权车的单位;二是要抄告违章的特权车的单位的上级;三是要抄告能制约和监督违章的特权车的单位的纪检监察机关和有关的纠风督察机关;四是抄告民众,张榜告之民众和并在媒体上曝光。在此基础上,有关监督机关查处和给予违章的特权车驾驶人纪律处分的制度也必须跟进。总之,只有让置违章的特权车于“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境地,特权车肆无忌惮违章的现象才能有所收敛,道路安全才能更加有保障。


通联: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检察院 杨涛 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硕士   邮编:341000  
tao1991@tom.com
tao9928@tom.com


地质矿产部关于《矿产资源勘查登记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勘查变更登记适用解释的函

地矿部


地质矿产部关于《矿产资源勘查登记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勘查变更登记适用解释的函

1994年11月22日,地矿部

国家计划委员会:
应贵委政策研究室的请求,对所提出的《矿产资源勘查登记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十八条规定的办理勘查变更手续,是否应在原批准有效勘查期内进行;在有效勘查期届满后提出变更登记申请是否有效等问题,现函复如下:
《办法》第十八条和第十九条对勘查登记变更作了具体规定。《办法》第十八条所规定的勘查工作范围、工作对象和工作阶段等变更登记事项,是指“变更批准的勘查项目”,即应在原批准的探矿权有效期限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办法》第十九条所规定的延续登记,应当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三个月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办理延长勘查工作时间的延续登记手续。勘查许可证有效期限届满,即表明探矿权终止,丧失勘查变更权,原探矿权人再提出变更登记申请不具有变更登记申请的效力。原探矿权人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后,需要在原勘查工作范围继续开展工作的,应重新申请勘查登记。


关于法官普法的不适当性

作者:王小卫


当前全国法院系统正在热情高涨的进行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部分法院和法官把向社会和人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活动内容之一,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工厂社区,现场进行法律咨询,解答各种法律纠纷。表面上看,这种走进群众了解生活,为辖区群众提供上门服务,进行普法宣传教育的活动,体现出了人民法院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应予以肯定和提倡。其实则不然。由于人民法院工作的特殊性和法律应用的复杂性及法院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威性,人民法院或法官在进行普法宣传中的作用可以说是适得其反。不但起不到真正宣传法律教育群众的作用,反而会对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法院和法官普法的弊端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容易造成误解。法官在普法中为群众讲解剖析有关案情,仅仅是根据咨询者单方提供的相关材料或仅仅只是一种信息,甚至有些事实是咨询者未加分析而想当然的一种虚假的陈述。而根据这些情况进行法律层面的分析,最后得出的法律结论可能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甚至黑白颠倒。这样一来,不但误导了咨询者,且若咨询者据此诉至人民法院,要求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那么主审法官根据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及双方提供的经过质证的相关证据,可能会作出与为起诉者提供法律咨询的法官截然不同的判决结果。如此当事人肯定会对法律最终的判决结果的公正性产生怀疑,从而产生不必要的完全可以避免的不良影响。
二是一定程度的影响了人民法院在司法程序和社会公众中的权威性。人民法院是社会纠纷和矛盾解决的最终途径,具有行政部门所无法比拟的权威性。对于法律的普及教育,人民政府有专门的职能部门来开展进行,而人民法院和法官在进行普法的过程中,部分公民会误认为人民法院和政府是一回事,从而影响了人民法院和法官在案件审判中的权威性。
三是误导法官正确行使职权。法官的职责就是公正、高效的审理案件。若人民法院把进行普法工作作为衡量法官党性和思想认识水平高低的标准,必然误导法官脱离其真正的职责,从而在事实上不能有效的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使法官的思想认识水平不能真正的有效的予以提高,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故,人民法院和法官普法活动不应提倡。